
北京八一中学参赛选手的“八爪神兽”道具一出场就技惊四座,以高出第二名20多分的成绩获得该赛项第一名。

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道具引起评委的浓厚兴趣。

小选手使出浑身解数,把中国故事讲给外国评委听。

北京史家小学参赛选手在赛前反复调试道具。

拿到迟来的奖牌,北京文汇中学选手们欢愉在“空旷”的颁奖现场。

利用饮料吸管、包装袋和废报纸组装的“架子鼓”,演奏起来引人入胜。

DI少年扮演海星神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创意空间。

虽然获奖不是目的,但是登上领奖台还是让小选手兴奋不已。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演绎着各自的创意与文化。
当地时间5月29日晚,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田纳西大学体育馆里激光闪烁、乐声震耳,2016年度DI全球青少年创意大赛颁奖仪式正在举行。各国获奖选手轮番登上领奖台,接受嘉宾颁奖和全场两万多名世界各地青少年、指导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的祝贺。颁奖仪式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大赛组委会发现遗漏了挑战E级别初中组第三名的颁奖,立即召回全体颁奖嘉宾为来自中国北京文汇中学的获奖选手补发奖牌和证书。在观众都快走空了的体育馆里,文汇中学的师生喜极而泣,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DI是英文缩写,翻译为中文就是“目的地想象”的意思。DI比赛,要求每个参赛队在8分钟时间内现场演绎一个原创故事,所用道具不仅要由队员手工制作,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其目的是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参与DI活动多年的北京八一中学指导教师常树岩眼里,DI的每个赛题都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综合性教育项目,同学们在制作道具、布景过程中要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不断学习、思考、探索。
北京八一中学学生常志韬说:“此次赴美参赛,我们在组装道具时发现关键部位缺少一颗螺丝。就是这样一颗小小的螺丝,差点毁掉我们的比赛。因为在美国找到的螺丝都是英制的,而我们的设备采用的是公制螺丝,临近上场这个问题还没解决。最后,大家经过紧急协商,采取将英制螺丝缠绕纸巾加粗的办法临时替代,最终完成比赛并取得挑战A级别高中组第三名的成绩。”
带队参赛的北京史家小学指导教师张帅说:“获奖,似乎是中国选手征战DI大赛的首要目标。反观外国选手,他们更多是带着享受活动的心态而来,甚至很多领队不是学校教师,而是家长志愿者。”北京文汇中学指导教师张祎发现,中国选手往往会选择擅长的学科领域比赛,而不会选择考查艺术想象力的挑战项目,在化妆舞会这些不计成绩、纯属娱乐的活动中更是难觅他们的身影。
自2006年DI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每年有数千支青少年队伍参加省市赛和全国总决赛,优胜者前往美国参加全球总决赛。今年,中国共有81支队伍参加总决赛,在获奖总数上位列第二名,创造了参加此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13日第4版 记者 樊世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