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手机入口 (中国)官方网站
最近更新
专家呼吁:“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读莎士比亚”

“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读莎士比亚”

专家呼吁,应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建立分级阅读体系

在5月27日召开的首届全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谈起英语阅读,《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讲了个故事:他参加一个英语阅读的研讨会,其间一名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时说,他的经验是让学生看英文报纸,然后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坚持了一年,班级英语平均分提高10分。

全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协作体秘书长丁俊华说:“现在英语教学有一个误区,把语言工具作为目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是由优质英语阅读资源作为媒介的多层次的、多目标收获的活动,只关注语言的教学,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张连仲说:“2001年版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不能低于15万字,高中生不低于30万字。但在真正的英语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个标准。事实上,课本无法满足课标要求的阅读量。”

而放眼全球,分级阅读已经变成了一种世界性趋势,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分级阅读材料。

什么样的阅读材料能够进入这个分级阅读系统?“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读莎士比亚,而是能让阅读进入生活,大量选取可知可感的素材,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教学装备处处长乔玉全看来,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原版加本土化阅读,要有丰富的信息内涵,要有一定的思维挑战,同时更加符合中国学生阅读认知需求和习惯。“从认知发展水平来看,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应该提倡绘本阅读,这个阶段不仅要听说读写,还要看,通过联想进行图文转换,初中高中阶段的阅读更有针对性、文本性、级别性。”

在建立分级阅读体系时,最重要的是让一线教师动起来。张连仲认为,这个过程对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是一个极大考验。“教师需要通过话题为本来引领阅读和语篇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让学生真正进入对文本理解、互动乃至反馈的阶段;在固化的课本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鲜活、有效、有利于语用、跟现实世界直接接轨的解读。”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28日第2版 本报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刘博智)